環(huán)境保護是全球共同的主題,大力發(fā)展環(huán)保事業(yè),節(jié)能減排是人類社會實現(xiàn)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我國是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保護水資源,防止和改善水污染,提高污水處理效果是當今社會的重要課題,污水是否準充排放需要測量確定氯離子的含量,下面我們介紹一下氯離子測量方法。
1、氯離子的干擾機理
一般說來,不用測定氯離子,一般的生活污水氯離子含量在100~150mg/LCOD檢測過程中使用的硫酸銀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做為反應催化劑的而不是用于掩蔽氯離子的.。假設氯離子在氧化劑的作用下被完全氧化,從理論角度來說,每氧化1mg氯離子相應的需要消耗約0.23mg的氧,因為氧化劑被消耗的原因,必然會有正干擾產生。在使用硫酸-重鉻酸鉀氧化的過程中,硫酸銀作為氧化的催化劑對氧化反應進行催化作用,從而使氧化反應更為徹底。水樣中的氯離子與銀離子發(fā)生作用生成能夠沉淀的氯化銀,會削弱催化劑所具有的催化作用。而氯化銀沉淀又受到重鉻酸鉀的氧化作用,是氧化劑被進一步消耗,反應生成的白色沉淀滴定的準確判定受到干擾,影響滴定的準確性。

2、氯離子的干擾結果
在采用高濃度重鉻酸鉀進行測量時,氯離子含量在1000mg/L的低氯離子溶液的測定結果存在較小的誤差,相對準確度更高。但是在高氯離子含量的情況下,即氯離子含量在1000mg/L以上時,雖然已經對水樣進行了稀釋處理并使用了HgSO4掩蔽,但是測定結果仍然存在明顯的誤差,而氯離子含量越高,誤差也相應的增大。在采用低濃度重鉻酸鉀進行測量時,與高濃度重鉻酸鉀的測定結果相比,低濃度重鉻酸鉀測定結果更為準確,與實際值誤差小,但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測定結果仍然處于偏高的狀態(tài)。因此,如何消除高氯離子的干擾作用,提高結果的準確性仍然是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
化學需氧量(以下簡稱COD),是在強酸環(huán)境中,在加熱的前提條件下,在對水樣進行處理的過程中使用的氧化劑的量,用氧的mg/L來對其進行表示。國標法多采用重鉻酸鉀作為主要的氧化劑對水樣進行氧化處理,用汞鹽來對氯化物的干擾進行消除,此種方法對于濃度在2000mg/L的水樣處理有明顯的效果,但是在高氯離子的條件下,效果并不明顯。同時,使用此種方法耗時較長,測定值波動幅度大,工藝復雜而且污水處理效果不夠理想。國內外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采用國標法還對COD進行測定,氯離子是具有干擾性的,而且干擾程度的大小與有機物濃度的高低有密切的關系,濃度越高干擾越小。當COD含量較低,一般在小于100mg/L的條件下,高氯離子會對測量結果造成嚴重的干擾,從而使測量結果存在明顯的誤差。針對這一問題,對高氯離子對低COD測定的影響和消除進行分析,探討高效的處理工藝,旨在提高測定結果的準確度,提高污水處理效果。

2、測定方法的確定
從目前來看,多采用汞鹽法、低濃度氧化劑法、標準曲線校正法等方法對氯離子的干擾作用進行消除。相對來說,標準曲線校正法檢測設備更為簡單,也更易于操作,而且不需要使用汞鹽和銀鹽,經濟性更高。采用此種方法在測定COD的過程中不需要對氯離子進行掩蔽,將該COD含量扣除氯離子校正值后,即得到最終的COD值。需要注意的是,在測定的過程中,氯離子與硫酸銀發(fā)生反應生成的沉淀物會使催化作用降低,而且會對滴定的準確性造成干擾,在此方面需要進一步加以改進,以保證檢測的準確性。在硫酸一重鉻酸鉀氧化體系的氧化過程中,開始30分鐘內暫時不添加硫酸銀,使重鉻酸鉀氧化氯離子。待氯離子成為氯氣揮發(fā)后再將硫酸銀加入,使絕大部分有機物被氧化,再從測得的COD總量表觀值中將氯離子校正值扣除,即可得到真實的COD值。
